【新聞】從 PTT、2ch 及 slashdot 說起
 
‧林克寰 2007/04/03 
 前一次我稍微解釋了小圈圈主義對於網路服務的重要性,但是卻還沒有進一步說明實際上到底是怎麼一回事。這一次就讓我們從三個知名的網路服務:PTT、2ch 及 slashdot 來看看,究竟小圈圈藏在哪兒...  
前一次我稍微解釋了小圈圈主義對於網路服務的重要性(見〈小圈圈〉一文),但是卻還沒有進一步說明實際上到底是怎麼一回事。這一次就讓我們從三個知名的網路服務:PTT、2ch 及 slashdot 來看看,究竟小圈圈藏在哪兒。 

slashdot 可以說是 Geek(宅)的最大宗集散地,尤其是在英文世界中,一呼百諾的「slashdot 效應」,更是會讓被「爆料」的網站,瞬間湧入成千上萬的訪客;帶來大量商機的同時,卻也有可能讓整個網站伺服器癱瘓無法動彈,讓網站主又愛又怕。 

2ch在日文世界的影響力絲毫不小於slashdot,而且也跟日本的御宅族文化脫不開關係。《電車男》一劇,正是發生在 2ch 上的故事;除此之外,日本所拍攝的電影、影集中,凡與網路扯得上關係的,往往也就少不了 2ch,其影響力由此可見一斑。 

至於 PTT,則可以說是本地的「鄉民」集散地不為過。許多所謂的主流媒體,甚至都有「駐 PTT 記者」,也因此越來越常見到節錄若干網友發言,就成一篇報導;這在某方面也可看出,此站就連對於網路以外的世界,也帶來了若干衝擊。 

這三個網站都聚集了極為大量的使用者,也都對主流媒體造成了一定的衝擊,而且他們還有一些有趣的共通點:其一是這麼大量的使用者當中,有很大的比例其實是對資訊技術及資訊社會一點兒也不靈敏的,說這些人是「一般的尋常使用者」再貼切不過;另一個共通點,則是這些網站都很難用。 

很難用?你沒看錯,這些網站都很難用──擁護者們別急著跳出來痛批,這些網站一方面實在是太好用了,但是其好用之處也正是其難用之處。好用之處也是難用之處,這到底怎麼一回事?唯有透過先前說過的「小圈圈」來思考,纔能看出其中的奧妙,明白為什麼這些網站能夠不斷茁壯。

讓我們回到多年前,這些網站剛開始發芽茁壯的年代。不管是 PTT 也好、2ch 也好、slashdot 也好,他們都是在站長自己的需求下誕生的;於是,當時撰寫程式的人,也就是經營網站的人。很自然地,他們把自己以及身旁親友的需求,轉變成實際的網站功能,這也就是小圈圈的開始。隨著使用的人(一開始的核心小圈圈)慢慢拓展,甚至分頭發展了各自的小圈圈,於是他們的需求也變得越來越多樣、越來越複雜;所以新的功能陸陸續續被加入,同時原有的功能也在他們的日常使用中,逐一加以精鍊──最常用的功能會變得更容易達成,最急迫的需求會獲得最迅速的實做。於是我們看到 slashdot 出現了門檻、黑白名單、使用者部落格、串聯、投票……等越來越多模組;我們看到了 2ch 出現了專用的用戶端程式,以便使用者讀寫;我們看到了 PTT 出現了推文、噓文乃至藍爆,還有動畫自動播放功能等。 

隨著小圈圈成長變化,網站也跟著成長變化。 

這些所謂成功的網站,沒有任何一個是事先規劃完整的。對於新手來說,或許slashdot 顯得太複雜,2ch 顯得太難以閱讀,PTT 顯得太難以操作又醜陋;但是這一點兒也不打緊,因為這些網站一開始就不是要抓住隨機的路人陌生人──任何真正進入這些網站的新手,一定都有個朋友,本來就屬於這個圈子。小圈圈的擴大,就是靠著幾近口耳相傳的拉拔提攜。至於對於圈子內的人來說,slashdot 功能齊全,2ch 極為熱絡,而 PTT 操作敏捷而且內容密度極大。因為需求都是即時出現、根據積極參與的人有所不同而產生的,任何事前的規劃反而可能會把這些小圈圈成員給摒除在外,所以他們不約而同地採取了「邊用邊開發」的模式。 

從這些網站的開發經驗中,人們學到了在多變的時代,唯有伴隨著核心使用者一起成長的設施,纔是好的設計。也因此,「靈活開發」逐漸成了所謂 Web 2.0 的主要開發模式。 

在這種開發模式中,由於各種設計及安排都是針對核心的小圈圈而做的,於此同時,這個小圈圈的成員也會受到這種漸進式的變動潛移默化,逐漸地成長──他們能處理的概念越來越抽象,能掌握的複雜度也越來越高;小圈圈受到了網站所強化,而小圈圈的成長也帶動了網站,至此成為一股正向循環的力量。 

今日,任何強調社交性或社群的網站,都必然是如此。尤其對於各種新成立或正打算要成立的網站來說,都必須抓住下列這些「小圈圈」的要點:

1.開發者本身要是小圈圈的一部份。開發者本身就應該是該網站每日使用量最多的人之一,並且必須在小圈圈的人際關係中能扮演樞紐。 

2.初期功能不宜多。焦點跟專注纔是維繫小圈圈的力量,初期若功能太多則小圈圈會被分散,那麼網站也難以持久;當小圈圈還很小時,功能就應該保持在簡單。 

3.網站要跟小圈圈一起成長。要善用靈活開發;網站唯一該做的事前規劃,乃是讓它底層的結構清晰乾淨便於擴充及修改,功能單元化及模組化,而且不要用骯髒快速的手法只求眼前解決。 

許多新興的網站,例如 Pixnet、aNobii、HEMiDEMi 等,未嘗不是循著這樣的路線在走。而事實也證明他們正逐漸虜獲人心,死忠的使用者穩定地增加成長。充斥巴西人的 Orkut 也是如此,Second Life 還是這樣,各種你所能想到的 Web 2.0 網站,或多或少都是像這樣,從小圈圈起步,進而邁向更大、更多的小圈圈。 

想想看,你身邊有哪些小圈圈?那個小圈圈所專注的是甚麼、焦點又是甚麼?回答這個問題,也許那就是下一個 Web 2.0 成功典範的起點。
 
出處 http://mag.udn.com/mag/dc/storypage.jsp?f_ART_ID=62966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ogue0806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